第368章 做大明的狗-《靖难攻略》


    第(2/3)页

    丘福不同,他已经六十四了,他不敢断定自己还能活到下次北征,所以才急于表现自己。

    他的急于表现放在这支平均将领年龄四十左右的北征队伍中显得十分突兀,因此朱棣拍了拍他肩膀:

    “丘福啊,你好好养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朱棣隐晦告诉丘福下次北征还有他的机会,丘福见状也只能无奈点头。

    见他点头,朱棣也对众人吩咐道:“俺明日就先率上直兵马南下,这里的事情就交给孟章和王义、朱能你们了。”

    “所换到的耕牛挽马,都送往大宁和渤海、辽东等地行太仆寺,驯化过后由布政使司调拨。”

    “臣等领谕!”听到朱棣这么说,王义三人拱手作揖。

    结束安排,朱棣看了看那被掘开草甸的肥沃土地:“这地方好啊,就是北边的人太少了……”

    他有些唏嘘,最后才恋恋不舍的起身,返回了不远处营盘的大帐进行休息。

    翌日一早,他便带着上直的肇州左右二卫和羽林三卫等两万六千余人南下,只留下了朱能等人的三万兵马和五万民夫。

    相比较出征时的繁琐和绕道,南归的路线就比较简单了。

    朱棣没有返回镇虏卫,而是直接率领大军携带了一个月的口粮从海喇儿千户所一路沿着哈剌温山脉西侧南下。

    没有民夫的拖累,他们只花了半个月便抵达了开平,而后又花费半个月抵达了作为行在的北京。

    抵达北京时,已经是九月十七,晚秋的萧瑟从燕山山脉一路向南,到北京时,已经不见一片绿色。

    作为江东名匠的蒯祥再次前来迎接朱棣,而朱棣也没有废话,直接带队前往了正在营造的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是按照南京紫禁城作为范本进行修建的,因此它严格地按照《周礼》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来进行建造。

    不同的是,由于混凝土的出现,加上朱高煦禁止了许多材料参与建设,因此北京的紫禁城不仅规模要比历史上的更大,就连宫殿也更高更广阔。

    北京紫禁城的宫城的城墙由青砖、混凝土构筑而成,高五丈,厚四丈,比历史上更高更厚,也更加雄伟。

    站在接近七百亩的奉天殿广场上,朱棣可以看到已经营建好的奉天殿。

    奉天殿面阔十五间,进深八间,占地九亩,高十二丈,连同台基通高十五丈,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檐角安放十八个走兽。

    单从规模来说,它不仅比后世的太和殿更为高大,也比南京的奉天殿更为高大。

    走入其中,就连朱棣都不免感叹道:“这混凝土是好东西,不仅宫殿都能建得那么高大,拿来筑城也方便。”

    站在比南京还高还大的奉天殿内,朱棣都已经想象到自己在这里上朝时的气派景象了。

    “这里面颜色怎么那么单调?”

    朱棣说出了奉天殿唯一让他感到不满的地方,那就是颜色不如南京繁花。

    “回陛下……”蒯祥走上前作揖道:“太学研究了许多东西,其中以往修建宫殿时所用的许多东西都含有微量毒素。”

    “若只是走走看看还没有什么,但陛下与宫人们长期居住的话,恐怕会染上毒素,因此殿下特意交代了紫禁城建造不得使用那些含有毒素的矿石作为颜料。”

    “不过请陛下放心,臣已经找到了许多由植物提取出的颜料,并且也确认无毒,很快就可以使用。”

    “嗯,这就行。”朱棣听到是朱高煦吩咐的,倒也就没什么意见了,他知道自家老二不会害自己。

    “这宫城比俺预先想的还要大,蒯祥你干得不错,就是这工期还能不能再快一点?”

    兴许是徐皇后的重病在床让朱棣对生死产生了畏惧,他很担心自己在死前无法在北京执政并生活。

    “回陛下……”蒯祥小心翼翼的作揖:

    “十四年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如今还有七年就能竣工……”

    “七年……”朱棣呢喃着这个时限,脑中却满是自家妹子的身影。

    就算自己还能活七年,可自家妹子呢……

    “好了,你退下吧,俺今夜在乾清宫简单休息一晚,明日便先南下京城了。”

    “臣告退……”

    蒯祥小心翼翼退出了奉天殿,待他走后,朱棣也走上了金台,一屁股坐在了那简易的龙椅上。

    由于还没有彻底竣工,所以里面的许多摆手都只是用来表示各类东西位置的简单材料,但即便如此,朱棣却坐得还是很舒服。

    “除了元世祖,还有谁能和俺相比?”

    想到自己一战抓了鞑靼二十几万人,朱棣便骄傲的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

    这一路上他都一直憋着,到了模样与南京紫禁城相似的北京紫禁城时,他总算有几分忍不住了。

    不过简单的自吹自擂后,朱棣还是按耐住了那份激动,准备将这份激动亲自带回南京和自家妹子分享。

    想到这里,他恋恋不舍的起身离开了这虽然内部简陋,却充满了家味的奉天殿。

    翌日,他率先抛下大军,率领千余轻骑向南奔驰而去。

    由于迎接阿力台使臣耽搁了几日,因此他没能赶在霜降前回到南京,而是拖到了十月初一才从乘船抵达了江东门码头。

    “轰!轰!轰!”

    伴随着十二声礼炮声响起,江东门码头龙舟之上的朱棣走下了龙舟。

    码头上,朱高煦走上前来作揖,当着群臣的面,将代表监国的宝玺呈还给了朱棣。

    在朱棣接过的同时,朱高煦也打量了一下他。

    不得不说,小半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看上去更黑了几分,不过脸上的快乐也是肉眼可见的。

    “你倒是没怎么变化,就是胡子长了一点。”

    朱棣看着依旧高大生猛的朱高煦,啧啧几声后才挺直腰杆:“这次俺收拾了阿鲁台,你应该见到他了吧?”

    阿鲁台被朱棣先半个月押送南下,前几日才抵达南京,朱高煦自然是见过他的,也自然清楚这是老头的邀功之举。

    “除了父亲,儿臣也想不到还有谁能将此战打得如此漂亮。”

    猜到了老头的心思,朱高煦也就适当的拍了拍马屁。

    “马屁就不用拍了,这次没能一举荡平鞑靼,实在是俺的心中遗憾。”

    得到了想得到的崇拜感,朱棣立马就骄傲上了,一个劲的说自己的战果太小,脸上的笑容却怎么都遮掩不住。

    见他这么说,朱高煦也懒得揭穿他,直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