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工具人-《大明:殖民全球,打造海上日不落》


    第(1/3)页

    王琦走了,张钧还在。他见两个年轻人都看向了自己,笑着解释道:“你说的那些,我们的工匠也提出来了。”

    那还给自己看船模的意义在哪?

    刘一峰正要问出这点时,王琦又回来了,不过他把身后跟着的几个人引进来后就离开了。

    张钧迎了上去:“诸位,现在服气了吧。”

    这几人基本都在40岁上下,目光全部集中在刘一峰身上,纷纷感叹着刘一峰的年轻。

    刘一峰被盯到怕了,赶紧起身行礼问到:“张大人,这是……”

    “行了,你坐下。他们就是我们的工匠。”

    原来之前王琦和张钧展示三桅杆郑和级船模给刘一峰看时,这个工匠就在隔壁房间,通过门缝观看着刘一峰他们。

    因为他们不服气。

    张钧带着刘一峰给出的飞剪船特性回来后,王琦是很有兴趣的,立刻召集了工匠们。

    这些工匠基本都是当年郑和舰队的后人。说实话,在万历朝之前的一百多年内,他们这些掌握了造船技术的船匠普遍都过的很惨。

    明朝工匠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也不算低,也存在靠着手艺成为工部的中低层技术官员的事迹,上升通道是存在的,但船匠除外。

    宣德朝后的7任皇帝,总的来说都是海禁的时间较多。郑和时期,民间造船业就发展起来了,但有海禁这个枷锁在,走私船需求并不大,民间造船业就能满足了。于是他们这些官方供养的工匠就成为了蛀虫,久而久之朝廷也就干脆勉强满足他们温饱就行了,待遇和明末边军的军户很类似。

    巅峰时期是嘉庆朝,海禁到甚至不让去打渔。而且外有倭寇,内有走私犯,他们这些船匠连维护朝廷船支的工作都没了。

    那会儿,船匠们炸锅卖铁送女儿,求的就是自己的下一代不要是船匠了。大明的匠人制度是世袭的,不得脱籍改业。当然凡事没绝对,钱给够了那些官员有的是办法让你脱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