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战友情切切2-《军中之花》
第(1/3)页
039.情谊温暖人心
指导员不愧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就是高,也很会抓机会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和引导战士们的积极性。
他抓住我这件事,对全连进行动员,鼓励大家在搞好训练的同时,好好学习文化,掌握一些文化知识,做能文能武的优秀战士,尽快改变部队基层文化水平低的现状。
他总是一本正经地对大家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要想建设强大的军队,全面提高干部战士的文化素质是第一位的,一点都不能含糊!我们乡下人说得好,‘不读书,变成猪!’话虽粗一点,道理却很正确!”
这些大道理,指导员讲了一遍又一遍,简直百说不厌,力争做到深入人心。
那时候,很多战士对这些大道理,开始都很不理解,总觉得指导员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多余的,而且离我们很远,也很难做到;有的甚至认为,这纯粹是扯淡。没有文化的人,照样过日子,照样当兵打仗、保卫祖国。董存瑞和黄继光,他们都没什么文化,照样当英雄。
他们觉得,基层连队的战士,就是训练、干活,其他的都不用考虑。文化水平高低无所谓,只要平时能吃苦,战时不怕死,打仗能冲得上去,能把敌人干掉,就是好战士。
现在看来,那些人的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确实很片面,目光很短浅,看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指导员深谋远虑。当时,他不厌其烦教育大家的那些大道理,完全是正确的。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没有文化,就是“睁眼瞎”,根本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当兵的只有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这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基础条件和实际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大家也就更加认识到了当时指导员说的都是正确的、很有道理的。
“不读书,变成猪!”指导员说的这句话,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后来,我们这些好战友多次相聚时,一说到这句话,也是感慨颇深,很佩服指导员有远见!
“八一”过后,副班长当了班长,正式走马上任了,也就顺便把我“解放”出来了。
我不用管事了,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了。收拾收拾东西,洗洗衣服,拆拆被子,整理整理其他用品,到附近连队去看看战友和老乡,到附近县城的新华书店和百货公司买点书,购置点学习用品,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日子也过得比以前清闲多了。
从新兵训练开始,成天都处在紧张的训练和学习之中,确实是够劳累的了。现在突然歇了下来,还真有点不太适应。
军人就象一台机器,越转得快就越来劲。一停下来,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要走了,大家似乎都有很多话要跟我说,坐在一起,一唠就没完没了,亲切得很,依依不舍。
晚上,其他班的班长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走过来,一方面对我进行祝贺,另一方面也是与我话别,顺便亲热地唠唠嗑,拉拉家常,交流交流彼此之间的感情。
一些平时跟我很要好的战友,还悄悄送给我一些珍贵的礼物,有的送钢笔,有的送笔记本,有的送洗漱用品,还有的送水杯、枕巾之类,可以说礼品五花八门,不论东西大小,都很珍贵,每一样都代表战友们的一种心意、一份深厚的感情。
看到这些礼品,我真的很感动,大家把我当作好朋友、好兄弟、好同志、好战友,不仅平时处处关照和帮助我,现在又是这样地热心嘱咐和鼓励我,更使我浑身充满了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战友之间的感情就是深厚,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相比。
眼下,我只是暂时离开,到北京去上学。几年之后,我还会回来的,但现在我和战友们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坐在一起,总是有拉不完的家常嗑、唠不完的战友情。
尤其是那几位兵龄比较长、即将面临复员回家的老班长,估计自己年底就要走了,在部队的时间不长了,以后可能和我见不到面了,更是感到难舍难分!
我也一样,总觉得就象是壮士要远征一样,出去就回不来了,以后很难见到大家了,总是感慨万分,甚至泪水饱含。
连里和团里领导对我都比较关照,处处体现出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处处能够感受到战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过完“八一”之后,连里基本就不让我参加训练了,尤其是把大炮拉倒野外进行实战训练时,我就可以不去了。
连长、指导员强制性地让我留在家里,做出发前的准备,甚至私下交待我,如果有什么个人的事情需要去办,也可以趁着这几天的空闲日子,出去走走,抓紧去办了,免得留下个尾巴,上学不安心。
比如,可以去看看一些以前比较好的战友和一起参军的湖南老乡,还有附近其他单位那些一起参加考试的战友。
趁着过节检查部队的机会,团长和政委还专门来到我们连,特意把我找去,在连部教导了好长时间,不但热情地鼓励我好好学习,上了大学后,一定为团里争光、为老连队争光、为自己争气,还专门交待连长和指导员,这几天就让我好好休息,不要去参加训练了,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走的准备,其他的事情都放下,让别人去做。
他们都说,小吴第一拨就考上了大学,还是个很有名气的大学,很不容易,也很光荣,为团里争了脸。还特意嘱咐我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早日成为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更多的贡献!
040.等待的日子
老团长是抗日战争走过来的老兵,是我们那个军的创始人之一,12岁就参加当地抗日游击队,经历过上百次战斗,身上伤痕累累,是从死人堆里走过来的。就是因为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一直提拔得很慢,干到团长就干不上去了!
老团长是个豪爽开朗、重轻重义的河北大汉,对战士特别好、特别有感情,期待也很高。他还反复强调,从我们团里走出去的人,不能太窝囊了,更不能太小气了,一定要大大方方,充满豪迈气概,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军人大学生,首先得象个军人的样子,有军人的气质,雄赳赳、气昂昂,这才是男子汉的本色!
对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我深为感动,也更增添了到学校后努力学习、力争上游、为部队争光的信心。
老团长说得对,当兵的就得有一股子拼劲。把在连队刻苦训练、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到学校去,一定能攻克学习难关,取得好成绩。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通知,我将在8月25日前到学校报到。
现在“八一”刚过一周多,算起来还有十几天时间,我就要离开连队,赶到北京去,开始另一种独特的生活了。
这种生活也叫校园生活,与连队生活完全不一样,没有了每天早晨固定的早操,没有了随时可以听到的“立正”“稍息”和“一二一”的口令声,没有了下半夜的紧急集合哨声,更没有了每天摸爬滚打的艰苦训练场面。
等待的日子虽然很清闲,也很轻松。然而,等待的日子也很难熬,感觉很不自在。
人就象一台机器,成天疯狂的运转,万事皆无。但是,一直陷入忙碌之中的我,乍一停下来,浑身上下就象是空落落的,突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办好。
曾经听连长和团长说过,要想让连队不出事,就得手拿鞭子,紧着吆喝,天天不断地“抽打”战士们,一分钟也不要停。只要让战士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处在紧张、忙碌状态,他们就没有心思去想别的、去干别的了。
这话虽然有点残酷、有点无情无义,没有人情味,但却很有道理!
成天累得像王八犊子一样,站着都想打瞌睡,晚上倒在床上肯定就呼呼大睡,哪还有心思去想其他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
野战连队就是这么残酷!我们炮兵还好一点,那些一直处于全训状态的步兵连队,就更加紧张、更加严酷、更加艰苦了!
“步兵紧、炮兵松,稀稀拉拉后勤兵!”这是部队普遍流传的一句形象语言!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
凡是连队训练最为紧张、最为忙碌,没白没黑地赶科目、赶训练进度的时候,我就没有看到出过什么事。
相反,如果放假几天,或者连着下大雨不能出去训练,让战士们在家里呆上几天,保准出事,就是组织学习,到最后也一样会有人咯咯唧唧,分心扯淡,按捺不住,给你捅出点乱七八糟的漏子来,让连队干部很为难。
许多战士在紧张训练时喊累,甚至叫苦。可是,突然叫他们停下来几天,他们又闲不住,觉得难受,甚至无所适从。
一些老战友说得好:“我们当兵的都是贱皮子,一松懈保准完蛋!”“一天笑,两天叫,三天就胡闹!”
老兵的这些话,确实很有道理。
机器需要不停地转动,废弃时间长了,零部件自然老化,肯定故障不断,即使是计算机,也照样问题频出。
这些道理,我在当战士时,想得不是很明白。但自从我当了连长、亲身体验之后,感受就更深了!
连队就必须每时每刻都处在紧张、繁忙的战备状态之中,才能整齐划一,才能齐心协力,才能安全无事故,战士们的心才能纯净如水,没有任何杂念!
同样,战士们只要每天都处在紧张、忙碌甚至超负荷的训练之中,连队才好管理,纪律才会严明,一切才会平静。
总之,野战连队就应该是个紧张、严酷的“魔鬼地狱式”的地方。否则,怎么能训练出钢筋铁骨式的优秀士兵和打不垮、拖不乱的坚强连队?
“八一”之前,秦晓瑜已经到军区参加射击比赛去了,真正走向了决定她人生命运的重要一步。
她在临走之前,她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7月15日坐火车出发,到军区体工队熟悉比赛规则,做赛前准备工作,并在军区靶场进行几天的适应性训练。
从7月20日开始,将进行两天的初赛,也是团体赛,参加本次选拔赛的所有射手、所有科目,全部都要过一遍,然后列出各个大单位的团体赛名次。同时,根据每个人各个项目的成绩总和,对选手进行大排名,然后淘汰其中三分之二的人。
集体休整一天之后,开始进入第二轮的两天比赛,剩下的三分之一参赛人员,由每个军级单位单独形成一个组,不论男女,都进行两天的复赛。也是所有科目全部赛一遍,再次进行个人总成绩排名,再次淘汰其中的三分之一。
最后剩下的人员,开始打乱建制,实行全军区统一编组,进行综合比赛,也是所有科目都赛一遍,并根据本阶段比赛成绩,加入前两个阶段的比赛成绩,综合形成个人总成绩,作为全能比赛的排名依据。
本阶段比赛时间,也是两天。
综合比赛之后,继续安排两天时间,进行个人单项对抗赛,计算最后总成绩时,依然需要参照前三个阶段的本项比赛成绩,得出综合结论。
最后一天,各个单项的第一名和综合比赛的前五名,还要进行一次表演赛,军区首长和军委有关部门的领导莅临现场,亲自观看,并接见优秀选手。
041.女兵累病了
另外,军区体工队射击队,将在那些最后出线的优秀选手中,挑选一部分人员留下来,进入体工队,组建射击运动队,成为专业射击运动员,进入特殊环境的封闭性训练,开始进行战前突击。
成绩好、能够达到全军射击比赛选拔标准的,将有资格参加全军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的射击比赛。
具体的比赛程序和比赛内容很多,尤其程序确实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文字表达能力比较差的秦晓瑜,似乎很难在信中清楚地告诉我这些内容。
不过,这个聪明的鬼丫头,也有她的独到之处。
她在文字上说不明白,就给我画了一个比赛进程表,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各项比赛淘汰表,一下就清清楚楚,我一看就一目了然。
看来,这个丫头还是很爱动脑筋的,想得也很细致,表达的方式也很特别。为了能让我看得清楚,她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在信的末尾,她特别交代,军区的比赛要到7月29日才能结束,30日军区体工队安排大家聚会一天,同时做出总结,通报各个军级单位选赛的射击队的成绩,并对综合比赛的个人前10名和各个单项的第一名、第二名进行表彰,还要戴大红花、拍大照片,上军区的光荣榜。
31日上午,她才能坐火车回到军里,参加军里射击队的两周工作总结。
如果她的成绩非常好,被军区体工队选中了,9月1日就要离开军里,到军区射击队去报到了;如果被淘汰下来,她就得重新回到军里,听候分配。
考虑到自己处在飘浮不定的状况之中,所以,秦晓瑜特别交代我,节前先不要给她回信了,等节后她回来时,才能接得到信。
如果她的人不在家,信早来了,那些好奇的战友,说不定私下把信拆开看,很容易出麻烦的。尤其是那几个和她比较要好的女兵,很爱翻弄她的小包,什么秘密都保不住!
她还提出建议,最好等她回来时,由她先给我写信,我再给她回信,或者我能抽出空来的话,赶到她那边去一趟,悄悄地见个面,两个人有什么话,当面一说,就清楚了,就像之前我们两个在师里那次见面一样,方便得很,效率也很高。
按照秦晓瑜的要求,我在节前就没有给她回信。
过节后,我开始等她来信,天天都在等。
我估计,她已经从军区比赛回来了,一定会利用过节休息的时间,马上给我写信,或者给我打电话,让我去见她。
等啊等啊,等到了8月6日,始终不见她的来信,也不见她来电话。
我们之间只是相隔100多里,几个单位之间,每天都有通信员传信,我们之间的信件,一般三四天就能收到了,有的第二天就传过来了,怎么过了一个礼拜了,她的信还不过来?
又过了三天,仍然不见她的来信,我就有点着急了,就利用大家已经出去训练、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的机会,快速挥笔,给她写了一封不到两页纸的短信,准备下午营部通信员骑马来送信、取信时,直接交给他。这样可以缩短信件传递的时间,第二天一早就可以把信发出去,说不定下午就可能到秦晓瑜的手里了。
信写完之后,就快到中午了,通信员突然匆匆忙忙来找我,让我马上去连部接电话,电话是从县城里的驻军医院打来的,打电话的是个女的,让我赶紧去接,对方好像哭哭啼啼的样子。
“哭哭啼啼?”我一听,顿时一怔:这人究竟是谁?难道是秦晓瑜吗?
部队在大山沟里,县城里我很少去,那里的人,我根本认识不了几个,女的基本不认识,满打满算就认识两个人,也就是一对母女。
母亲40多岁,是县城火车站边上的铁路招待所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是我们湖南老乡,老家就在我们那个地区。丈夫也是湖南人,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五年前就已经因病去世了。
她的女儿十六七岁,比秦晓瑜还小,正在上中学,是在这边土生土长的。
“赶紧去接吧!我记得好像是个女兵,好像以前来过电话,她的声音,我似乎有点印象!一个女孩子那么焦急地要找你,肯定有什么急事,或者出了什么问题!否则,不会那么哭哭啼啼的。”和我很要好的通信员,再次催促着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