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暗中谋划(4800字,求订阅啊。)-《穿越明朝成天启》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宣。”

      朱由校深吸口气,重新又坐回了榻上,说道。

      不一会,当刘一璟等四人进到乾清宫暖阁之中的时候,毕自严等人已经全部坐回了凳子上,仿佛一直都在商议着什么,之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一般。

      行过礼后,在朱由校的授意下,刘一璟几人也跟着乖乖坐在了凳子上。

      一切安排妥当,朱由校才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心里一定好奇,朕为何会提前到京吧?”

      问完后,整个大殿内却是鸦雀无声,刘一璟等人全都眼观鼻,鼻观心,不发出一声言语,仿佛刚才在内阁之中打听朱由校提前回京缘由的不是他们一般。

      对于会有这样的结果朱由校一点也不意外,嘴角微微冷笑,说道。

      “朕若不提前回来的话,京城还不一定会出什么乱子呢,对吧,韩阁老?”

      嗯?

      韩爌心中微微一惊,和毕自严几个户部官员对视了一眼后,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眉目,站起身来,躬着身说道。

      “陛下恕罪,我等擅自拨银安抚宗室皇亲确实有罪。”

      老狐狸韩爌语言上的天赋确实了得,虽是在认罪,却用了安抚两字,以此来表明意思,以及洗脱罪责。

      在他看来,无论是按照官阶和职权那个方面来算,他都算不上是大罪,率先提议拨银安抚的是户部尚书毕自严,内阁也虽然同意了,但他只是次辅啊,哪怕天塌了也有刘一璟这个首辅在前边顶着。

      所以此刻的韩爌有恃无恐,毫不慌张。

      “呵呵。”朱由校冷笑出声,从衣袖里掏出一封密信来,丢在了韩爌面前,说道,“韩爱卿还是看一看上边写的是什么吧。”

      看着自己面前的纸团,韩爌眼睛微缩,心中一股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

      这可是密信啊,属于最高机密,一般只有陛下才有权利看,其他任何人私自查看都是罪同谋反的死罪。可是现在这样的密信,陛下却大咧咧地丢在了自己的面前,韩爌心中不瞎想才怪呢。

      伸出手,韩爌有些颤抖的打开密信看了起来。

      其他人也被朱由校这一连串的动作给整迷糊了,不知又有什么事发生,于是,全都不由自主的转头看向韩爌。

      却只见韩爌拿着密信的手颤抖的越发厉害,额头都有密汗冒出。

      这使得其他大臣对于密信中的内容更加好奇了,在心中纷纷猜测起来。

      不一会,当韩爌将手中的密信看完后。

      朱由校的声音忽然响起。

      “韩爱卿,你告诉朕,这上边说的是尔等擅自拨银安抚宗室的事情吗?”

      韩爌艰难地吞咽了一口唾沫后说道。

      “回陛下,不是。”

      “那么这件事情韩爱卿你知道吗?”

      这时候的韩爌,心里已经成了一团乱麻,想要想出紧接对策却没有思绪,他也不知道陛下哪里究竟还掌握了多少证据,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看到韩爌一时没有回答,朱由校也不逼问,看了看其他大臣们满眼迷茫,微微一笑,说道。

      “也没什么,之前在辽东之时,朕答应奴酋努尔哈赤和后金开通互市,以此来确保我辽东大明子民的安危,让他们免遭屠掠。也是因此……”

      朱由校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也是因此,奴酋努尔哈赤才同意退兵,不再围困沈阳城,朕也得以脱身安然回到这京城。不然,你们以为朕为何会安然回京呢?”

      乾清宫中凡是听到朱由校所说的话的所有人,心头都是一紧,有担心自己安危的,有感到憋屈的,也有为陛下敢于承认并且说出这一点而感到敬佩的。

      身为一个皇帝,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奇耻大辱,可是今天,朱由校却当着众人的面亲口将他说了出来。

      能敢于承认并且提起自己之前不堪历史的人,要么是对这件事早已看淡,丝毫不在乎。要么则是心胸宽广到了一定程度,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去。

      说陛下对于这件事情早已看淡,怎么可能,挫骨扬灰也忘不了。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陛下心胸宽广异于常人,早已无视将来历史会如何描写自己。

      这一刻,刘一璟等人对于眼前的朱由校仿佛再次重新认识了一遍一般,要知道,大臣们之所以可以要挟甚至慢慢架空皇权的基石便是儒家有史以来的各种规矩。

      可是当一个皇帝已经完全无视人民以及青史的看法,完全开始耍流氓之后,这样的皇帝才是最可怕的。例如有名的流氓皇帝刘邦,最近的有明武宗朱厚照。

      朱由校看着下首一个个沉默不语的大臣们,再次问道。

      “怎么,都不想知道后续的事情吗?”

      刘一璟等人心里苦啊,哪敢问出这话。要知道,陛下当时回京的时候,满朝文武可是以凯旋而归的规格来迎驾的,现在让他们去问话,岂不是在质疑之前朝廷的所作所为?岂不是在打他们自己的脸?

      虽然大臣们全都知道当时在辽东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去当众拆穿,这属于政治正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