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人恕罪。”王尚书连忙装出一副惭愧模样:“此事是下官让陈侍郎暂时不要惊动旁人的。您听我说,他是这么回事……” 要说凭空捏造剧本,东宫称第二的话,那满大周朝也没人敢称第一。 因此陈丞相从王尚书口中,听到了这样一个逻辑圆满的小故事。 在王尚书的故事中,他因为朝中事务,接连拜访东宫,不止一次与东宫诸位谋臣讨论过朝中形势,希望东宫幕僚能够帮助他一起说服太子出面稳定朝局。 就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东宫资历最老、最受太子殿下信任的谋臣之一冯先生。 然而在接触过程中,王尚书发现了冯先生似乎对大学士苏平十分抵触且反感。做刑官久了,王尚书难免有些多疑,冯先生对苏平的抵触自然会让王尚书犯嘀咕。 毕竟常理上而言,苏大学士是太子血缘上的外祖,苏家与东宫属于断不开的天然利益共同体,有什么原因能让太子的重要谋臣,与太子外祖产生如此眼中的龃龉呢? 王尚书认为,这个理由不可忽视。 但是就他本人的身份而言,自己去询问冯先生究竟为何如此,肯定是得不到答案的。毕竟他是丞相一脉的官员,东宫谋臣尤其是冯先生这种经验老道的幕僚是不可能信任他的。 因此心有疑惑的王尚书思来想去,将这件事拜托给了东宫幕僚团队中的陈齐禹。 出于老刑官的敏感,王尚书直觉冯先生和苏大学士之间的恩怨一定不小,说不定有可利用之处。因此为保万无一失,也为了不打草惊蛇,王尚书特意谨慎地叮嘱了陈齐禹,让他在没打听出结果之前,千万不要走漏风声。 而陈齐禹果然十分靠得住。他在东宫混得不错,日渐受信任,与冯先生的关系相处得算是挺好。因此一段时日之后,陈齐禹终于找到机会,拐弯抹角地打听了消息。 冯先生这样的老江湖,当然不会对陈齐禹知无不言。他只是偶尔在某次与陈齐禹喝酒时含混不清地透露过,他与苏平是同榜进士。 陈齐禹是个聪明人,联想到他在东宫时,总能听到冯先生对苏平的学问见识表示出不屑,也听说过类似于“欺世盗名”之类的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