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标准-《林浩的电影时代》
第(2/3)页
于是大家很快意见统一:《黄海》很不错,但和一种关注单元看重的点不太重合,所以没法那样比。
按照看重的点十分的话,可能拿六点几。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公平,但这就好比一个选搞笑比赛,你一个美女进来漂亮,但搞笑才能不够的话,如果给高分反倒是要显得这个电影不专业了。
这是戛纳以及林浩等评委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既然制定了标准,那就按照标准考虑。
也可以让他们更轻松做出判断。
毕竟电影这个事情,评判的标准有千千万万。有人不喜欢《肖申克的救赎》,有人不喜欢《教父》,也有人喜欢《上海堡垒》,喜欢《分手大师》...
当然了,能做评委的还是有自己的分辨力的。
只是当他是主竞赛单元评委的时候,就因为各种标准不一而争吵。到了这边,则好了很多...
新人,新颖,新类型,新审美。
来点特别的,或许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点了。
...
开完会,散场各自吃饭,然后下午又集合签到,观看了第二部电影《无法安宁》。
这部电影...
也没有分歧,同样是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影真的有太多了,没什么惊喜。一样的套路,相似的情节,不过是换了不同的男男、男女,女女演员,在加点新元素...
但骨子里还是那个故事。
没什么新意,最所以大的亮点反倒是加濑亮饰演的存在于伊诺克的想象中的角色,也就是“新元素”。
不过仅仅是这个的话,那也是远远不够获奖的。只是这位导演格斯·范·桑特本就是没有打算参赛,属于那种老牌导演来这个单元凑个热闹的类型,所以如果抛开获奖标准...
林浩就觉得,综合名气,水准,内容等,这部电影作为一种关注单元开幕电影也还不错。
接下来的日子,就日复一日这么开始了。
早起签到,看片讨论,散会,下午签到,看片讨论,散会,林浩作为主席还要额外出席很多活动。
不过正事是重要的。
他们一共这些天看了8部电影,包括《停站间》、《撒旦之外》、《猎人》、《双面玛莎》、《乞力马扎罗之雪》、
《无法安宁》、《黄海》和《无父之城》。
来自德国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的《停站间》最让大家惊喜,导演阐述这部电影的源起来自身边一些饱受疾病困扰的友人,这些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历程,就成为了本片的故事。
第(2/3)页